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纪念馆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于1997年8月16日落成开馆,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全国20家“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大钊同志崇高的人格风范是保持共产党员纯洁性的楷模

    李大钊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精神伟大、品格崇高,为中国革命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江泽民同志在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 “在李大钊的身上,充分地体现了共产主义者的伟大的献身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他的伟大的人格,永远是一切信仰马克思主义、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胡锦涛同志也在李大钊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说,我们学习纪念李大钊同志,“必须像他那样保持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革命气节和高尚情操。”

   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艰巨繁重的深化改革任务,下半年又要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困难同在,关键时期,能否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宏图伟业,关键在党。中央着重强调加强党的纯洁性性建设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

    李大钊人格风范是共产党员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典范。学习李大钊的人格风范,必定会从中吸取精神力量,不断提高党员自身修养,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一、学习大钊同志献身事业的气节操守,树立崇高的人生信仰。

    1、追求真理,以民族振兴为己任选择人生道路。

    李大钊同志在人生最后阶段写下了唯一一篇自传式文章《狱中自述》,纪念馆把这篇文章做为展览的一条主线。沿着这条主线,李大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的生命历程一一展现。1907年在永平府读完中学,李大钊来到天津求学,当时天津有三所学校正在招考,北洋军医学校,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他“感于国势之凌夷,慨然起研究政治,以期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他这样表明自己的志向“军医非我所喜,故未投考。银行专修所我亦被考取,但理财致个人之富,亦殊违我素志,故皆决然弃之,而入法政”。法政学校六年的学习生活,奠定了他深厚的政治理论知识基础,使他能够准确地分析中国社会的弊病,并立志从外国富强的经验中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在寻找振兴中华的道路上,李大钊为之苦苦求索,深研中外历史和代议制度,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自我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高瞻远瞩地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问题根本解决之路,并努力于社会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2、务实勤勉,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完成工作任务。

    李大钊生命短暂,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纪念馆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领导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骨干、创建中国共产党,掀起工农运动高潮、促成国共合作,倡导党抓武装力量,昭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工作中,李大钊从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计较名利得失。“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他一生著述丰富,留下诗文600多篇,150万字。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撰写文章夜以继日,仅从1920年3月至1924年1月,李大钊就撰写各种文章140余篇, 33万多字,平均不到9天就要完成1篇。为促成国共合作,1922年至1924年,他三赴上海、两下广州,五跨长江,与孙中山进行多次会谈,奠定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3、忠贞不渝,在壮烈的牺牲中实现高尚生活。

   民族解放的道路是一条曲折艰辛的道路,一条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路。李大钊深知“我们的目的,在废除人类间的阶级,在灭绝人类间的僭擅。但能达到这个目的,流血的事,非所必要,然亦非所敢辞。要知道,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李大钊一生多次受通缉,但他始终以大无畏的勇气,坚守工作岗位。1926年“三一八惨案”之后,李大钊掩护了很多同志安全转移,自己却留下来主持北京的工作。在张作霖实施逮捕以前,杨度曾悄悄地将这一消息秘密传递给李大钊,然而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李大钊被捕以后,北京各大学、进步人士、北方革命团体纷纷组织了声援和营救活动,尤其是北方铁路工人,提出了劫狱的口号,并组织了劫狱队。当李大钊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平静地说:“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但已经是党的损失,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作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不要使革命力量再遭损失。”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李大钊慷慨赴死,以壮丽的牺牲实践了“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人生诺言。

    当前,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喜迎十八大之际,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更是不能不谈信仰;今天我们纪念李大钊同志就义85周年,缅怀先生万古长存的精神,其现实意义就是要弘扬先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以此来纯洁我们的思想、纯洁我们的组织、纯洁我们的作风。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是李大钊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淡薄,私欲膨胀,精神上萎靡不振,工作上得过且过。追求真理的少了,追逐名利的多了;求真务实的少了,心浮气躁的多了。殊不知党性不纯正是精神之患,滑坡之始,腐败之源。

    时代可以变,观念可以变,共产党人的信仰不能变。大钊同志以其追求真理的勇气,务实勤勉的作风,矢志不渝的忠诚,为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树立了信仰的高标,纯洁的典范,我们应该缅怀他壮丽的人生,学习他奋斗的历程,弘扬他执着的追求。因为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坚守还是迷茫,正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纯洁性的试金石。

       二、学习大钊同志光明磊落的心胸襟怀,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1、关心底层民众的生活、尊重普通劳动者。

    李大钊关爱人民,他认为“离于众庶则无英雄,离于众意总积则英雄无势力”。他关心底层人民的生活,经常深入到民众中去和他们同吃、同住、同生活,教育和鼓励工人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力和自由。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他饱含深情地写出了《北京市民生活之一瞥》、《唐山煤厂工人的生活——工人不如骡马》、《土地与农民》等调查报告。

    李大钊倡导人人平等,他说人世间“在‘爱’的水平线上,人人都立于平等的地位,没有阶级悬异的关系。”对于那些专门标榜自己是高等人物的政客,李大钊藐视他们的不劳而获和作威作福,指出“凡是劳作的人,都是高尚的人,都是神圣的”,都比“吃人血不作人事的绅士、贤人、政客们强得多。”在李大钊看来,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只要是正当的,都是极其高尚的,值得尊敬的。

   纪念馆的讲解员在讲李大钊领导工人斗争时,常给观众讲河南工人姜海世的一段回忆,“李大钊到工人之中讲课,他说道,你们工人可不矮呀,够得上天那么高,说着,就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工人’两个字,又给大家解释,‘工人’合起来就是‘天’啊。这段讲课通俗易懂,又是那样的深入人心,亲切自然,所以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2、关心青年的成长,是广大青年的良师益友。

     李大钊关心爱护青年,他常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他勉励青年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为创造“青春中华”而奋斗。在纪念馆,我们用了一个专题来专门讲述李大钊对青年的关心和帮助。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育青年培养完美的人格。李大钊对青年如兄弟,“见善如不及,有过必规劝。”在他的指导下,知识青年纷纷走上革命的道路二是关心青年的成长,培养一代领袖人物。北京大学“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天津觉悟社”等社团都把李大钊当作导师,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都受过李大钊的影响。三是关心青年的生活。李大钊赠予罗章龙的毛毯,为刘仁静入学缓交学宿等费写的担保信、将儿子的新棉衣送给革命青年等真实资料是他热心助人的最好印证。他慈爱可亲,不摆架子,所以他的办公室、住所是青年们最喜欢去的地方,青年们从他那里汲取到精神营养和力量,纷纷走上革命道路,如红花的种子将共产主义的光芒洒遍祖国大地。

    3、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助他人毁家纾难。 

    李大钊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他的长子李葆华曾回忆“他很乐于助人,手头只要有钱,谁急需就送给谁,不讲还不还”。任职北大,他积极参与发起“北京学界赎路集金会”、“北京大学赈灾会”,“北京大学妇孺救济会”等,为陈独秀筹集讼费,为朱蓬仙教授募集丧葬费等。党刚刚组建之时,费用拮据,李大钊就每月从工资(120元)中拿出八十元作为补助党的费用,其余的还要资助那些贫困青年或同人,所以使得家用不足,李夫人安排生活都感到困难,学校知道这一情况后,每月先交李夫人安排家用,才解决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

     4、广泛结交各界友人,处事待人襟怀坦荡。

   李大钊性格温和,在人际交往中,被誉为“宅心仁厚之良友”。和李大钊相识相交之人,既有北京各大学的同人,又有同窗学友,既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又有不同政治主张的政敌、既有位高名重的社会名人和政府要人,又有出身贫寒的工人农民兄弟。他坦荡磊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为民族振兴谋发展;他正义正直,反对一切破坏人民的力量,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他和善挚诚,尊敬师长尊重朋友,道不同亦相为谋,学理之争,却不伤感情。最近,纪念馆从俄罗斯莫斯科档案中获得一份《李大钊同志略传》,其中这样记载:“大钊同志,很能灵活的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他往往设法联合许多同盟者和同路人。”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名重当世的学者和教授,但是,从众多回忆文章中我们看到的李大钊的形象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他在人际交往中“内外从如云,没有宗派气”。刘半农说:“君温良长厚,处己以约,接物以诚,为学不疲,诲人不倦,是以从游日众,名满域中。”毛泽东说:“他是我真正的老师”。陈独秀说:“守常是一位坚贞卓绝的社会主义战士。从外表上看,他是一位好好先生,象个教私塾的人,从实质上看,他生平的言行,诚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真言实语,毫无虚饰。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党性不纯表现在心理阴暗而不是光明,精神猥琐而不是磊落,心胸狭窄而不是坦荡,态度虚伪而不是真诚。他们嫌贫爱富、媚上媚俗、攀附权贵、损公肥私的行为正一步步地侵蚀着我们党的健康肌体的纯洁性。大钊同志的一生告诉我们,纯洁的东西在阳光底下更显灿烂,磊落的胸怀更是历久弥新。他关心底层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显示了党性中最真诚最纯洁的本质,充分体现的是我们党的宗旨;他关注青年,诲人不倦;他热心公益,彰显慈善情怀;他结交广泛,宗旨不改,党性不变。他的待人处事,真可谓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其情怀天地可鉴 ,其光辉永照后人。

       三、学习大钊同志朴素真实的治家风范,树立正确的家庭观。

1、崇尚节俭,保持简易朴素的生活作风。

     李大钊一生崇尚节俭 ,“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北京生活十年,尽管他收入不菲,却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简朴生活所感动的。罗章龙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守常同志自奉俭约,非常刻苦。他居室简陋,食不兼味,服饰简单,“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平时一如北方人的简单生活,一个大饼,一根葱,粗茶淡饭就满足了。”学生张尔岩见他生活如此简单,建议他注意增加营养,李大钊笑笑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时下国难当头,人民食不果腹,怎能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的疾苦呢?”简朴生活、简单的话语展示出他情为民所系的博大心胸。

    李大钊在北京十年,没有购置过房产,曾经七次迁居,皆为租房。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张作霖杀害后,家中生活仅有一元钱,夫人卧病没钱医治,遗孤无从得到抚恤,棺柩无力回籍入土。直到1933年时,还是靠同人捐款方得以在香山安葬,李大钊的清廉生活赢得了“千秋万岁名”。

     2、尊重婚姻,与结发妻子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在婚姻生活中,李大钊提倡以恋爱为基础的理想之婚姻,他说“两性相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祖父的主持下,李大钊在十一岁时与便与比他大六岁的妻子赵纫兰结婚。祖父母去世后,靠着妻子的“典当挪借”修完学业。艰难生活奠定了夫妻二人深厚的感情基础。李大钊对妻子非常尊重,从未嫌弃,闲暇时教她读书认字,使得她能够“读懂红楼梦”,还热情地把妻子介绍给到家里来的革命同志和青年,在丈夫的感染下,夫人赵纫兰默默地支持着李大钊的工作,历尽艰苦抚养孩子走上革命道路,为党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1936年河北省委追任赵纫兰同志为共产党员。

     3、爱护孩子,言传身教引领子女健康成长。

    家庭生活中,李大钊是孩子们眼中的一位好父亲。长子葆华和长女星华在回忆文章中都对此有所介绍。根据星华的回忆,我们在展览中制作了一幅李大钊一家围坐在一起下棋油画。画面中李大钊与妻子并肩而立,目视棋盘,葆华和星华两个孩子全神贯注地下棋,还有小小的炎华和光华侧立两旁,棋盘是李大钊带着孩子们画的,棋子是用纸板做的,简单却更有趣味,父慈母爱,儿女环绕膝前的和谐景象真实反映李大钊一家的生活面貌,张显着一家人的幸福。在孩子的教育上,李大钊第一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从爱护花草小动物等细微之处引导子女们珍惜生命。第二他主张培养孩子们遇水不愁、逢海不惧的勇气,带领子女上山下河,历练胆识。第三培养子女学习知识,报效国家。李大钊亲自教孩子们写字,并特意定制铜墨盒刻上“父守常赠”的字样送给孩子们,鼓励他们认真读书。他介绍葆华参加革命工作,让子女们在革命的洪流中锻炼成长。第四培养孩子朴素的生活作风。李大钊自持俭朴,子女生活也极其朴素,穿戴为粗布衣服,犹如“乡下孩子”,没有一点大教授家公子小姐的派头。李大钊一生未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却给孩子留下了最珍贵的家风。

    李大钊曾经说过“物质上不受牵制,精神上才能够独立”。家庭是人生活的支撑,树立正确的家庭观,是共产党员加强纯洁性建设重要的一环。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着的不正当的利益观念和家庭习气败坏了党的形象。他们把个人利益至于国家利益之上,先国后家位置调换;躺在功劳簿上,不肯再过艰苦朴素的生活,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缺乏对家庭的约束、对子女的教育,甚至依仗手中权势纵容子女参与不正当的经济活动,侵犯国家利益;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不守孝悌,不尊重感情,搞婚外恋、婚外情,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等。学习大钊同志的人格风范,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关爱家庭、孝敬父母、关心子女,正确处理好家庭与工作、家庭与生活、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增进社会稳定。

      四、学习大钊同志高雅淡泊的情趣爱好,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1、进德修身,远离恶习。

   在德行修养上,李大钊自我要求甚严。当时,北京“上流”社会普遍流行捧角、嫖妓等不良习气,北京大学师生也多有人参与其中,以此为乐。按蔡元培校长所言“两院一堂也,探艳团也,某某等公寓之赌窟也,捧坤角也,浮艳剧评花丛趣事之策源地也。”为整饬校风,蔡元培校长发起成立了进德会。李大钊一进入北大,立即加入了进德会,自认为甲等会员。入会后,李大钊严守进德会不嫖、不赌、不娶妾戒条,言行统一,克己待人,被师生称道,并于当年的6月20日被选为进德会的纠察员。

    2、爱好广泛,情趣高雅。

    从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父亲的习好》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大钊兴趣非常广泛。文中谈到他喜欢美术作品、瓷器、养花、书法、体育、音乐等,至今在家乡还留传着他喜好家乡皮影戏并编写影卷《刺伊藤》的故事。李大钊更喜爱祖国的自然风光,他自称“予性乐山,遇崇丘峻岭,每流连弗忍去。”面对山中美好景色,他兴致所至呤出“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的美好诗句。李大钊一生为革命奔波,十跨长江,滔滔滚滚、一泻万里的长江黄河开阔了他的胸襟,使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进取的精神和永往直前的魄力,“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

    3、治学严谨,博览群书。

    在《狱中自述》的最后,李大钊写道:“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整理书籍颇不在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这里所讲的藏书,后来有一部分装了四辆洋车卖给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一部分由他的子女捐给了孔德学校,而我们纪念馆也有一部分收藏。李大钊曾在北京大学等五校任课,讲授《史学思想史》、《现代政治》、《唯物史观》等课程,自编讲义,博览群书,对中外文化、历史都有较为深厚的研究,这些我们从他留下的文章中都有深刻的感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不良的个人嗜好,他们不注重个人修养,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在金钱美女面前丢失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丢掉了法律底线,个人私欲膨胀,追逐权力,贪图享受、沉糜酒色,纸醉金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走向贪污腐败的歧途。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面对世情、国情,危机和挑战并存,要立稳脚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有必要学习先烈的崇高道德风范,继续发扬革命先驱的艰苦奋斗精神,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节约,不追求过度的享受,不攀比奢华,做到廉洁自律,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在李大钊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他说 “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今天,我们来纪念李大钊同志就义85周年,缅怀其人生,敬仰其人格,学习其精神,就要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纯洁我们的思想,纯洁我们的心灵,纯洁我们的作风。真正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终其一生完美兑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入党誓言,谱写纯洁如水,忠诚如冰,意志如钢,人生如虹的壮丽篇章。

              李大钊纪念馆副馆长 王宝春

                注:此文刊于《唐山劳动日报》2012年4月26日第十版

创建时间:2013-08-27

您当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