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精品
(一)《锦字笺》
《锦字笺》是李大钊六岁时读过的课本,上面有李大钊当时的亲笔签名——李耆年。李耆年是李大钊的初学名,是他的第一位私塾老师单子鳌为他取的,李耆年、字寿昌,希望他能够长寿。《锦字笺》课本已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二)《重译富国策》
《重译富国策》是李大钊九岁时所抄录的。是当时介绍到国内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富国策”的字样深深吸引了李大钊,他课余时间细心抄录,精心保存。由此我们亦可见其“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的良苦用心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
(三)茶盘、茶叶筒
这对紫红色的木质茶盘和茶叶筒是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用过的。在日本,有一次李大钊和同学们一起上街,在一所王室主办的“游就馆”里,看到了好多中国的物品,都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时,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去的。李大钊“睹物伤怀,徘徊不忍去。”在回来的路上,他怀着默默的忧国之情,买下了这对茶盘、茶叶筒,“饮异乡茶,思故乡源”。这对茶盘、茶叶筒不仅陪伴李大钊度过了日本的学习生涯,而且成了他为国分忧、立志报国的最好见证。现已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四)李大钊夫人赵纫兰穿过的皮袄
赵纫兰一生节俭持家,衣着质朴。这件皮袄,从《白坚武日记》中得知,是李大钊的朋友白坚武送给赵纫兰的。《白坚武日记》:“1919年2月6日,寄守常夫人缎袄料一件。”
(五)李大钊读过的讲义
这两本讲义是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时所用,上面有李大钊所写的亲笔批注。解放前,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的姨妈佟盛氏住在李大钊家里。李大钊留下的书籍由她管理,1950年8月因生活困难,她在大黑坨村老母庙前出售这些图书及其他物品。大黑坨村退伍军人徐波同志看到这两本讲义是大钊用过的,为了保存革命先烈的遗物,他怀着崇敬的心情买下来并珍藏。1958年7月12日,徐波同志将其捐献给李大钊故居纪念馆。现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六)《隐忧篇》《大哀篇》
《隐忧篇》,《大哀篇》是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时初表政见的两篇文章,在文章中李大钊指出国家的隐忧,民族的大哀在民权之旁落,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出了民权的至关重要。
(七)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校景照片
这是李大钊当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时仅存的一张珍贵照片。更为珍贵的是在照片的左、右两侧都有李大钊的亲笔题字。右侧题字是:“北洋法政学校风景(六)”;左侧题字为:“此为入门左面,廊下望西楼之景与东楼相望,礼堂夹其间,楼上多系教堂,楼下多居教员”。这张照片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八)《警告全国父老书》
1915年1月18日,袁世凯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得知后忧心如焚,联络留日学生奋起反抗,2月他代表留日学生总会起草了《警告全国父老书》,沉痛列举了甲午战争以来列强,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事实,呼吁全国人民一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祖国的危亡。这篇通电连夜发回祖国,立即在国内传遍大江南北,有力地推动了反日爱国运动的开展。
(九)李大钊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这是李大钊书写的一幅对联,是送给连襟杨子惠的,也是李大钊一生道德文章风格的真实写照。这幅对联的寓意是:文人要肩负起道义的重担,多写些深得人心、鼓舞人心的文章。李大钊同志一生正是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座右铭,身体力行、鞠躬尽瘁,用自己毕生的言行乃至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其人生的笺言哲理。
(十)北大红楼办公室
北大红楼办公室是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的办公室。整间办公室朴素、淡雅,充溢着书卷气息,没有任何奢华之处,这正体现了李大钊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这间普通的办公室也是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和阵地,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就在这里成立。
(十一)《初期白话诗稿》影印本
《初期白话诗稿》是现代新诗草创期的白话诗集。共收入李大钊等人的诗作26首,是刘半农根据他自己在1917至1919年搜集到的手稿编成。其中里面收入了李大钊的白话诗《山中即景》。在这些不同作者的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是新诗草创时期的重要史料。已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十二)一条毛毯
这条毛毯是李大钊送给他的学生罗章龙的,国家一级文物。关于这条毛毯还有一段感人故事。1924年,罗章龙要赴欧洲参加赤色职工代表大会。李大钊在为罗章龙送行时,看见罗章龙衣着单薄,便拿出自己仅有的一条毛毯送给了他。事后,罗章龙看见毛毯端刺绣有蔷薇和文字,出自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之手,屡次想要退还,终未如愿。李大钊牺牲后,罗章龙更加珍爱这条毛毯,做为传家宝留给后人。几十年后,罗章龙老人回顾自己与李大钊朝夕相处、共同战斗的经历,回忆李大钊伟大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仍然不禁感慨万千。1980年罗章龙到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参观时曾写诗凭吊:万安公墓夕阳明,满目蒿莱碣石横。雷霆无声天宇净,山河并寿李先生。精禽衔石苦经天,风雨同舟济巨川。道义平生师与友,人民怀念千万年。2001年,罗章龙的孙女罗雨笙将毛毯赠给了李大钊纪念馆。
(十三)李大钊用过的花瓶
李大钊一生热爱青年,关心帮助青年,是一代青年的良师益友。今天,保存在李大钊纪念馆的这对花瓶,就是当年李大钊的学生为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所赠。李大钊对它们一直十分珍爱,虽历尽沧桑,但基本保存完好。看到这对花瓶,我们就仿佛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厚望和谆谆教诲,感受到那种说不尽的师生情谊。花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十四)李大钊的手札
李大钊非常关心家乡青年的培养和新思想的传播,1919年冬天他和乡亲们在家乡乐亭县大黑坨村利用庙址建设了一座学校——国立大黑坨初级小学,学校开设了女生班,开创了男女合校的先河。开学之际,李大钊题词:“学校造人才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做官。”这份手札是1920年5月,他为这所学校聘请女教习一事所写的一封家信。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为大黑坨小学聘请女教习的信1
为大黑坨小学聘请女教习的信2
为大黑坨小学聘请女教习的信3
(十五)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薪水表
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刚开始每月收入120块银元,后到140块,又因为他担任多所大学教授,每月收入在240块银元以上,这在当时他完全可以过上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李大钊一家人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李大钊把三分之二的工资用在革命事业上,剩下的三分之一还要接济贫困的学生和有困难的同志。北大校长蔡元培知道这一情况后,非常的感动,曾这样对会计科说:“每月发薪时要先扣除李先生一部分,亲自交给李夫人,以免大钊家中做“无米之炊”。
(十六)李大钊评分的北大政治系学生贺廷珊考试试卷
这份试卷是1923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所出的关于唯物史观的考卷。北京大学政治系学生贺廷珊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要义并其及于现代史学的影响”为题进行了解答,李大钊给这份试卷评了95的高分。从考卷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大钊那时已在大学课堂上公开讲授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创了中国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先河,这在北洋政府专制统治下,是一件非常不平常的事情。
(十七)一对樟木书箱
这对樟木书箱是1924年1月,李大钊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时为了保存会议重要文件购买的。李大钊非常珍爱这对樟木箱,加之樟木能防蛀虫,他总是把一些重要的文件或书籍珍藏在里面。1927年,李大钊被捕后,为了能把这些重要的文件和书籍保存下来,他曾在《狱中自述》中这样写道:“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李大钊牺牲后,夫人赵纫兰睹物思人,把这对樟木书箱带到了故乡乐亭,一直保存到今天。这对樟木书箱也可以说是李大钊促成国共首次合作的历史见证。现已经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十八)三封英文亲笔信
这是1926年李大钊关于北方革命经费问题写给俄驻京大使加拉罕的三封英文亲笔信,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李大钊是非常精通英文的。这三封亲笔信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十九)《土地与农民》
李大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为关注农民问题的领导者之一,他在领导农民运动和调查分析农民问题的基础上,写出了《土地与农民》一文。在文章中李大钊指出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农民运动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解决土地问题是农民运动的核心问题。毛泽东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曾把这篇文章作为讲习所的教材。
(二十)委任状
1924年6月,李大钊受中共中央的委派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这份委任状就是李大钊出席会议的凭证。委任状用英文书写,内容为:“兹任命李大钊为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 此证 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这份委任状不仅讲述着李大钊为党的早期建设和革命发展做出的光辉业绩,也见证着李大钊同志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深入的执着精神。
(二十一)英文打字机
1925年秋,李大钊经常与苏联驻华使馆人员接触,及时了解共产国际的信息,这就是李大钊当时用过的英文打字机。
(二十二)《李大钊送我上黄埔军校》
李大钊非常关注军队、军事工作,注重培养军事人才,他先后选派了50多名共产党员去黄埔军校学习,如刘志丹、程子华、张宗逊、王一飞、李运昌等,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长为人民军队中的高级将领。《李大钊送我上黄埔军校》是2001年李运昌写下的文章节选。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李运昌在革命征程中取得很大成就,曾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中国司法部第一常务副部长等职,于2008年11月去逝。
(二十三)袖珍手枪
这把袖珍手枪是张兆丰送给李大钊的。非常的小巧,它没有扳机,每次只能发一颗子弹,杀伤力很弱。李大钊一直带在身边,作防身之用。
(二十四)绞刑架
绞刑架是当时一种新式杀人刑具。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敌人用这台绞刑架秘密绞杀,在杀人的刑场上,李大钊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目光,含着永远让人难忘的坚定笑容,第一个从容地走上了绞刑台。凶残卑怯的敌人为了延长他的痛苦,居然绞了他三次,历时28分钟,李大钊同志献出了他还不足38岁的宝贵生命。
(二十五)《狱中自述》
《狱中自述》是李大钊在狱中,利用敌人让他写供状的机会着手撰写的,全文共两千八百多字。在自述中李大钊回顾了自己为革命而奋斗的一生。他这样自豪地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生命的最后李大钊心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同他一起被捕的爱国青年和祖国的文化事业,在狱中自述的最后他这样写道:“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又有陈者,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以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