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藏品
1907年李大钊“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选择考取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刻苦求学之余,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写文章发表政见,抒发爱国情感,倡导民权思想。
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期间,李大钊刻苦学习了“法政诸学及英、日语学”,为以后治学奠定了深厚基础。图为李大钊使用过的《预科法学通论讲义》上面有他的亲笔批注。
李大钊入校不久,参加了北洋法政学会,担任编辑部部长,出版《言治》月刊。图为李大钊初表政见的两篇文章——《隐忧篇》、《大哀篇》,刊登于《言治》月刊。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李大钊“深感自己学识之不足”,为进一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于1913年冬在友人资助下东渡日本求学,于1914年9月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本科学习。图为李大钊在日本的留影。
1915年冬,李大钊等在日本留学生中发起组织革命团体神州学会。该学会以研究学术,敦崇气节,唤起国民自觉图谋国家富强为宗旨。图为神州学会中华留日同志合影。前排右起第三人为李大钊。
李大钊参与《宪法公言》、《言治》季刊、《甲寅》日刊等编辑工作,发表文章,对旧文化、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有力批判。
李大钊十分重视图书馆藏书建设,采购了大量中外文图书,特别是宣传新思想的书报杂志,使图书馆成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图为李大钊关于北大图书馆与国外学术机构进行书刊交换的批示。
1920年7月8日,北京大学评议会全体通过:图书馆主任改为教授。李大钊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这是评议会记录。
1918年12月22日,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该报栏目新颖多样,配合《新青年》旗帜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图为《每周评论》创刊号。
1919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朱务善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团员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定期到市民和工人农民中演讲。图为1921年该团部分团员合影。
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相继成立国民社、新潮社等进步社团,李大钊对这些社团的活动给予指导并在社团创办的《国民》杂志、《新潮》杂志上发表文章。图为杂志封面。